中国的沙雕艺术及沙雕的制作

 
    中国的沙雕艺术及沙雕的制作
    作者:紫茎泽兰  

         沙雕艺术源于100多年前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成为一门现代艺术。它是一项融雕塑、文化、绘画、建筑、体育、娱乐于一体的当代国际前沿边缘艺术。其价值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学科的体现,近几年来这门艺术在我国开始慢慢盛行,我国历来是文明古国,只要是涉及文明和艺术我们都应该走在前列,沙雕对我国的艺术价值就是体现中华人民艺术类别的全面性,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事务的实质是通过被感知来体现别人的价值,我认为就是这样。
        具有独特的震撼性、真实性、参与性、时限性等特点,现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极具吸引力的特色旅游景点形式,
    受到全世界游客的喜爱。
         如今沙雕艺术已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多“安家落户”在著名滨海胜地。世界沙雕协会先后授权包括
    中国在内的亚洲、欧美的众多国家举办国际沙雕大赛。沙雕艺术和其延伸出的相关商业活动以及对当地旅游市场的带动,都有骄人的成绩 ,为当前许多大的城市所钟爱。
        目前著名的沙雕节包括美国佛罗里达州MVERS,德国,意大利威尼斯沙雕节,中国舟山,上海松江国际沙雕节等
    。也就是说中国的沙雕艺术正在蓬勃的发展着。。。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中国的沙雕艺术吧!
        首先说到的是中国舟山举办的沙雕展。奥运沙雕公园就位于浙江舟山朱家尖岛海滨。

     

     

          然后就是新疆吐鲁番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区的“中国沙雕艺术城”, 制作的反映新疆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沙雕作品。

     

     


        中国的沙雕艺术题材多为展现中国古典文化和精神生活,建筑,体育。在舟山朱家尖岛精雕细凿出奥运沙雕公园的50多尊塑像,以奥运为题材的奥运沙雕主题公园里题材包含古希腊奥运历史、历届奥运会盛况和2008北京奥运会予以生动展现。这些题材都是为了鲜明形象的传达一种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承。一种文化特征的传承。,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中国的沙雕艺术也受到世界各国的好评。虽然沙雕并不是传统的雕塑形式,但是为雕塑整个文化增添了很多光彩和乐趣。相对其他形式的雕塑而言,沙雕更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走在海滩上,吹着海风,悠闲的开始自己的沙雕城堡的创作。也许沙雕真正的起源就是来自不经意的玩耍。中国沙雕的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的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沙雕的制作

    一、沙雕的基础

          单就沙雕的本体而言,是一种以沙为材料的雕塑品种,它有一个先塑沙(堆沙)再雕沙的过程。操作手法与其他雕塑门类有所不同,但其原理相通,因而创作沙雕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一定的文化底蕴,具有绘画、雕刻的经验。 如果以沙雕的整合性而言,沙雕艺术是集雕塑、绘画、建筑、大地艺术、体育休闲、户外娱乐为一体的边缘性艺术。这种边缘性又决定沙雕创作者不仅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心态,还要具备户外艺术创作所必须的强健体魄和敬业精神。

    二、沙雕用沙的选择

           沙雕创作只能以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所以它和其他雕塑艺术一样,对材料有较高的要求,对沙的选择尤为重要,沙的密度、纯度、粘性直接影响到沙雕的品质。一般而言,沙雕创作尽量选择密度、纯度较高,粘性较强的沙。密度高的沙,较细、凝聚力强、容易切割、不易倒塌。纯度高的沙,透水性能好,更能制作出表面整洁的沙雕作品。粘性强的沙,直立性较好,制作更能体现作品的难度和高度。

    三、沙雕艺术的工具

            沙雕由于它材料的特殊性,使用工具也与其它雕塑有所不同,主要有雕刀、水壶、吸管、胶水等主要工具,以及水平尺塑料圈等辅助工具组成。
            雕刀:主要用于块面的分割和细部的刻划,要求质地坚硬、弹性好,锋利挺刮。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分以下三类:
    1、用于整体形块的切割、底部墙面制作的主要有军用铲、弯形泥刀、大铲刀等,这些工具都是现存品稍作加工,顺手即可。
    2、用于局部刻划的主要有各类小型铲刀,不同形状的刮刀(油画家常用那种即可),要求形状有变化、使用灵活。
    3、用于小型穿孔、开糟的工具主要是各类特制的雕刀,要体型狭小、弯曲有度、容易出沙,操作顺手为宜。喷壶:主要用于沙的保湿,制作过程中的压沙,肌理制作以及喷胶,根据面积大小可选用背式喷雾器以及小型喷壶,要求出水的粗、细变化随意即可。
    喷沙管:主要用于沙雕过程中对小局部积沙的清理,要求长短适中,触口处为圆口,触沙处为锐角,以增加灵活度。
    胶水:主要用于沙雕表层的固定,最常用的如乳白胶等,渗入适量的水后即可用壶喷洒,经济、方便,但考虑到大面积沙雕群制作时胶合剂的污染问题,一般可用价格稍高的环保型胶水。
    辅助工具中的水平尺主要用来控制高低,硬塑圈则是用来局部堆沙,提高和丰富沙雕高度和内容。

    四、沙雕的制作过程

    1、堆沙:是制作沙雕的第一步,一般而言,型体在1.8米以上用模板堆沙,型体较小(一般在1.8米以下)用手工堆沙,堆沙时应遵循金字塔式结构原则。
    2、切大块面:根据沙雕内容,用大铲刀把形体大的块面切割出来,应自上而下,留较多余地,以便逐步深入并保证沙堆的牢固。
    3、自上而下局部完成:沙雕与其他材料的雕刻不同,为了防止沙雕的不断风化,必须放弃其他雕刻门类整体――局部――整体这一制作定律,而把整体放在心上,局部一次完成,直至底部。
    4、喷胶:分几天完成的大型沙雕单体一般在一天工作结束前喷胶(其余时间尽量用喷水来防止风化),一天之内完成的小型沙雕,则在完成后全面喷胶,必须均匀、全面,不能放过每一个小细节。

    五、堆沙与模板的制作
        制作沙雕作品不管是大中型单体或大型沙雕群,堆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制作和保存,必须十分科学和谨慎。由于沙的物理特征的制约,在构建的庞大沙群中,每个单体或上下连接的单体必须遵循“金字塔”结构方式。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沙雕的主要外型特征。
        为了保证金字塔结构的坚固性,每个单体必须要借助模板堆沙,不同型号模板组合成的多边型层层相叠,形成阶梯状,即有利于把沙夯实,又便于雕沙自上而下的进行。
        模板的制作一般分铁质和木质两大类。铁质比较牢固不易变形,但不方便运输;木质模板容易操作与运输,但需配以条形铁皮箍和粗型金属丝帮助固型。模板根据需要可堆成四边形、六边型、八边型等,但常见的以四边型为主,自下而上的模板间一般以60公分间距离递减直至顶部。

    六、沙雕技法简介
        沙雕从一种游戏发展成为一门大型的艺术不过二三十年时间,作为雕塑门类的一个新品种,它大部分的造型方法、刻划技法都借鉴了石雕、木雕甚至泥塑中的技法,但沙雕毕竟只以沙和水作为材料,众多的沙雕家和爱好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特殊技法,来充分展现了沙雕的美感和丰富性。

    1、穿孔技法:英国现代雕塑家享利·摩尔对现代雕塑最大的贡献便是在雕塑造型中充分利用“孔”的功能来增强作品的内涵和张力。沙雕艺术中,也经常运用“穿孔”来丰富沙雕的块面,使作品更显通透。但稍有不慎则会出现塌沙现象,前功尽弃,所以必须十分小心。具体的操作要点是:
    (1)穿孔根据形体的需要而定,但一般在沙雕的高处,且不宜过大,要充分考虑到孔上方沙的压力和四周的承载力,且要注意到孔的弧度,不宜过直过长。
    (2)在要穿孔的部位四周,特别是顶部喷一层胶水,待干后方可操作。如果开凿的孔较厚,则需层层喷胶,待干后层层推进,直到完成。
    (3)完成后马上喷胶固定。

    2、线和点的表现法:任何一门立体造型艺术,在大块面确定之后,线和点的处理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沙雕也是如此,线和点的不同处理手段,直接决定沙雕的质量。
    (1)线的表现法:线的表现法在沙雕过程中一般可分为直接雕法和间接刻法。
        直接雕法就是运用大小不同的雕刀,直接表现线的走向、粗细、深浅、高低、疏密,刀法要干脆利落,衔接自然,且富有雕刻味,这种方法运用最为普遍,出线效果较为厚重、圆滑,但对作者造型能力要求比较高,间接刻法就是先在要刻线的部分喷一层胶水,但干后用较锋利的刀(如美工刀)刻出,要做到行刀匀速、干脆,此方法刻线挺而有力,在小范围应用可追求线条的变化。
    (2)点的表现法主要分为挖孔法和衔接法。
        挖孔法:就是运用大小不同但刀锋较长、并带弧形的雕刀挖孔,要准确、干脆,且要稍深,这样在阳光下可呈较强凹感。
        衔接法:就是用沙和水做成所需大小的圆球,然后嵌入事先挖好的 浅孔中,使其大小相吻,这样做出的点简洁、方便、立体感强。

    3、沙堆接移植法和成品移植法:总体而言沙雕是一种减法,但为了使其达到丰富的效果和最大的高度,并且简便易行,往往采取这二种面方法。
    (1)沙堆移植法是用硬塑圈或方本框放置于已有的沙堆上,然后直接灌水沙,待夯实后,拨起硬塑圈或方木框即可,这种方法可增加沙堆的高度和细节,较为常见。
    (2)成品移植法是把小型的沙雕制作在一块硬质的薄塑料板上,然后移植到已完成的沙雕的框架中,再抽去塑料板即可,这种方法,可使沙雕看起来更文体、更细、更有情节性。

    4、水和沙的肌理制作技法:沙雕的表层由于刷子和喷水的作用,除保留一定的刀法外,其余都比较光滑、平整,为增加表层的表现力,丰富沙雕的语言,雕手们常用水和沙的相互作用来制作许多肌理以满足不同物体间制质感的差别,主要分为水破沙技法、湿沙造型法和滴沙塑形法。
    (1)水破沙法:是应用不同大小和力量的水柱集中地冲击沙堆,所产生的一种凹凸形,形状自然,高低错落,并能产生许多意料之外的形状,增加想象空间和表现力。
    (2)湿沙造型法:是先用水把要处理的区域喷湿,然后用手或其他工具把湿沙捏塑成一种或多种形状,再用喷水压沙使之更加细赋。
    (3)滴沙塑形法:用手将被水浸湿透的沙,有控制地滴洒在沙雕造型所需部位,高低、大小、疏密变化得当,并结合物体的转折而不断变化,也能产生真实而奇妙的效果。

        总之,沙雕的技法还要和沙雕创作者的审美趣味充分结合,并不断派生出更有个性、更能展示沙的魅力的技巧来。

    六、沙雕的保存和修补
        沙雕被称为“速朽艺术”,它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然消解,犹如一座古代城堡在悠远的岁月中不断风化,直到废墟,最后返归自然。所以从本体上讲,沙雕不存在刻意保存、收藏等问题,但是由于沙雕的商业因素,人们还是最大可能地延长每组沙雕的寿命,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保存和修补的问题。
        每件作品完成后的喷胶是沙雕保存的关键,所以喷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喷胶前,应首先用喷雾器把整个沙堆全部喷湿,以便胶水迅速和均匀地渗入。
    2、喷胶要均匀、仔细、充分,不可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以免一小点漏喷而迅速扩大风化面积,出现漏沙现象,直至损坏。
    3、把喷胶用的胶水以1:4左右的比例和水勾兑,并盛于专业大型喷雾器,即可喷胶。
    4、如遇天气变化较多,可在天晴时适当多喷几次,以增加牢固度。

        沙雕完成若干日后,一般便会出现局部损坏现象,这时候,进行及时修补比较必要,小面积的修补一般有以下步骤:
    1、先把破损部分仔细清理掉,然后用喷水器把待补面及周围全部喷湿,使周围表面带胶的沙层软化并小心削平,为使修补牢固可把破损部的沙稍微挖深。
    2、用湿沙层层衔接,直至达到所需高度,这个步骤至关重要,必须要一边喷水,一边衔接,且用手牢牢护住,并要掌握好手的力度。
    3、按照原来的风格造型,再次雕刻,完成后喷胶。

    七、沙雕作品的构思及设计
    1、确定创作主题
        任何一类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创作主题,创作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沙雕作品从构思到设计,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创作主题,任何单体的内容和组合,都必须为主题服务,并在参观者的视线中徐徐展开。和严肃艺术不同,沙雕艺术具有更大的边缘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宽容性和多元性,巨大的体积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又使沙雕艺术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和跨度,它能连接东方和西方,古代与现代、历史和现实,创造一个个沙的童话。

    2.主题的效果体现
        当一组大型组合沙雕的主题确定以后,接下来便是确定场地的大小,参观的线路,单体间的大小、疏密、高低以及水源、电源等等,所有这一切既要符合美的原则,又要考虑到参观的方便、有效、安全。
        为了形象体现主体的整体规模,以便尽快应用于宣传招商,并在雕手合作时起统领作用,必须绘制体现主题的效果图,具体步骤如下:

    (1)以入口处的方向为正面,确立每一个单体的位置,视角为俯视。
    (2)绘制每个单体的详细色彩效果图,一般方法为钢笔淡彩,或重彩块面法。
    (3)根据原先确定的位置大小、高低,用电脑合成并配以环境渲染和简要文字说明。

    3、作品的物理结构图
        如果说作品的效果图是对创作主题的形象诠释,那么每一个作品的物理结构图,则是对每一个单体操作性的形象体现。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设计者而言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劳动,它要求既符合沙雕的原理,又体现单体的主题和美观。在一张设计图中既反映堆沙模板的尺寸大小、层数,又体现作品每一个部分在模板中的具体方位。它是设计师、堆沙工作人员及雕手的桥梁。当然对于一些单体的展示或雕手的比赛而言,作品的结构图都由沙雕者根据既定主题各自完成,更能体现沙雕手的个性,使沙雕更活跃、更酷。

    4.适合用沙表现的作品类型
        沙雕艺术从游戏发展而来,使其具有非常大的娱乐性和大众性,沙雕艺术具有大众艺术的所有特征,更能直接介入当代的消费文化,所以艺术家可以在此表达自己对当代文化的认识,旅游者可以找到游戏与观赏的乐趣,商家则可以在此寻找无限商机,而所有这些促使沙雕作品表现的类型必须具象化、通俗化、系列化、主题化。
    (1)具象化是指沙雕的内容必须是可以辨认的具体形象为主。
    (2)通俗化是指沙雕表现的形象要通俗易懂,不管是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童话传奇,还是古今中外的名胜建筑等等,必须是流传甚广,而且朗朗上口。但是反对庸俗化。
    (3)系列化是指沙雕表现形式上必须有相同特征。如“世界八大奇观”等。
    (4)主题化是指沙雕表现的内容必须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主题。如“人类之爱”“丝绸之路”等都是较好的选题。

    奥运精神
    作者:文子  

           第29界夏季奥运会就在我们的家门口北京举行,全中国人更加深刻、更加贴近地感受到浓厚的奥运气氛。从各城市的圣火传递,到最后鸟巢上空的主火炬点燃,时时刻刻都可以感受到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热情。
           在国家体育馆附近的奥运公园里,有很多与奥运相关的主题雕塑,这也是雕塑艺术家们表达奥运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有一座雕塑吸引了我的视线,五位妙龄少女,右手拿着奥运火炬,踏着轻盈的步伐向前奔跑,极富动感。她们的身体是用白色的通透骨架搭建而成,更显得轻盈、现代感十足。加上每位少女分别穿着代表五环色彩的长裙,被风吹起,更增加几分动感,整座雕塑也旨在表达奥林匹克的精神,更高、更快、更强,展现出社会的迅速发展,体育事业的不断前进。


           虽然奥运会的圣火已经熄灭,但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奥运精神却一直还在燃烧。


        全部新闻 | 社会影响 | 学术交流 | 关闭此页                  
海南凌博雕塑艺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琼ICP备14000647号 
地 址:海南省海口市白龙北路25号, 邮 编:570203,  技术支持:及艺科技
 
联系电话:0898-65359404, 65368682  手 机:13807584278  传 真:0898-65359404   电子邮箱:lbsculpture@163.com   网 址:www.lb66.top